濟臨協作

西行三千裡,看濟南“揮筆”東西協作新篇

發布日期:2023-08-15 18:44:01     來源:濟南日報


  6月17日至19日,濟南市黨政代表團赴重慶市武隆區和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開展東西部協作年度互訪,全面深化合作交流,進一步拓寬合作的廣度深度,不斷推動東西部協作工作取得新成效。

  開展東西部協作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着眼推動區域協調發展、促進共同富裕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濟南與武隆、臨夏開展東西部協作,是黨中央交給濟南的重大政治任務。作為東部經濟大省的省會,在東西部協作上當好引領、作好示範是濟南的責任擔當。

  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也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關鍵之年,做好東西部協作工作意義重大。

  從鄉村振興示範村建設到農文旅融合發展,從東西部協作項目運營到脫貧攻堅成果鞏固,從鄉村産業發展到教育醫療幫扶情況……三天的時間,從重慶武隆的大山深處到甘肅臨夏的黃土大地,濟南市黨政代表團西行三千裡,考察了十餘個項目。通過此次行程緊湊、内容豐富的考察,濟南在推動東西部協作不斷升級的實踐探索,為推動東西部協作向區域協調發展、協同發展、共同發展提供了新思路。

  激發産業協作新動能

  時下,正值番茄栽種季。在武隆“高山番茄谷”玻璃大棚示範基地,村民正忙着移栽番茄苗,一排排新近移栽的番茄苗長勢正旺。“高山番茄谷”位于武隆區雙河鎮荞子村,地處重慶市仙女山旅遊區腹地,是武隆區番茄産業結構深度調整的核心示範基地,也是濟南武隆東西部協作重點打造的産業示範園區之一。

  “非常感謝咱們山東濟南的專家,為我們解決了技術上的關鍵難題。”項目負責人表示,目前“高山番茄谷”已累計投入資金約5000萬元。去年以來,累計接待遊客90餘萬人次,實現收入8000多萬元。同時,結合番茄産業核心示範基地建設,共規劃了32個項目,預計投入資金6.9億元,以建成“全國創新型農研旅融合發展鄉村振興示範基地、國内複合型家庭旅遊第一目的地、4A級景區”為目标,将集中打造集生産、研學、科研、加工、旅遊等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示範園區。

  除“高山番茄谷”外,濟南還支援武隆建設了白馬山“天池茶葉”、火爐鎮“火爐脆桃”等2個産業示範園區,打造了“雙河高山番茄谷”“火爐脆桃”“闆角山羊”“滄溝西瓜”等一批濟武産業協作新品牌。

  視線轉到甘肅臨夏,這樣的特色産業園區同樣為當地産業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在臨夏市折橋鎮樹莓基地現代智能溫室中,樹莓藤蔓翠綠,紅彤彤的果實挂滿枝頭,長勢喜人,為今年的增産增收打下了堅實基礎。

  折橋樹莓産業園作為臨夏市現代農業産業示範園建設項目之一,采取“合作社+農戶+企業”的運營模式,項目總投資3.48億元,占地1000畝。目前,已有236戶當地農戶通過土地入股方式加入樹莓基地合作社,土地每畝每年穩定收益1800元,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增加15萬元,為300多名群衆解決就近就業的問題,實現人均增收3000餘元。截至目前,濟南與臨夏共建的11個産業園區已初顯集群效應。

  小果子帶動大産業,高山蔬菜産業、樹莓産業在武隆和臨夏的發展壯大是濟南推動東西部産業協作的縮影。

  産業協作是東西部協作工作的重點。近年來,濟南立足臨夏與武隆的資源禀賦和産業發展需求,發揮濟南在現代農業、文化旅遊業、裝備制造業、紡織業等領域的優勢,高水平協作共建現代産業園區,引薦一批投資意願強烈的濟南龍頭企業、骨幹企業,到武隆和臨夏建設配套産業基地、原材料供應基地,不斷提升産業鍊供應鍊現代化水平,更好地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

  共繪鄉村振興新圖景

  伴随着綿綿細雨,缥缈的霧氣在山間翻騰,在武隆區荊竹村,民宿樓棟錯落有緻,薔薇花、格桑花争奇鬥豔,如畫般的風景吸引了衆多遊客。從一個貧困山村到最佳旅遊鄉村,荊竹村的發展變化是濟南東西部協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生動寫照。

  “所有的農舍都修舊如舊,保留村舍榫卯結構原貌,用一磚一瓦還原村莊的傳統形态。”項目負責人表示,項目采取“旅遊景區+田園綜合體+美麗鄉村建設”的全新融合模式進行開發。

  該村依托從山東引進的企業,打造了“歸原小鎮項目”,組建了“鄉宿聯盟”,成為全國首批鄉村旅遊重點村,獲評世界旅遊聯盟旅遊助力鄉村振興案例,入選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最佳旅遊鄉村”名單。目前該村50%的村民都吃上了“旅遊飯”。2022年接待遊客50餘萬人次,國際遊客約5萬人次,村民人均收入達到21392元。

  近年來,濟南在推動東西部協作中大力發展農文旅融合特色産業,共協助武隆累計打造“蔬香闆橋”“大田濕地”“七彩堰塘”“複興田園”“天池苗寨”“鳳舞黃渡”等鄉村旅遊産業樣闆村18個,形成“以點帶面”的“東西聚力”鄉村旅遊模式。

  夏日夜晚,位于臨夏州臨夏市的八坊十三巷燈火璀璨、古韻悠悠,來自各地的遊客漫步在青石闆鋪的巷道上,感受着巷裡的故事。

  八坊十三巷是國家級的旅遊休閑街區,也是臨夏民族風情的古街區,是當地民俗文化的重要名片,被稱作民族建築藝術“大觀園”。随着濟南與臨夏建立協作關系,這裡也成為濟南學校社團等前來開展研學活動的重要打卡地之一。

  近年來,濟南累計援助臨夏實施鄉村振興項目531個,其中産業類項目超過60%,探索了菌菜輪作、寄母還犢、确權确股不确地村集體經濟區域共享等多個聯農帶農模式。目前,打造東西協作鄉村振興示範村24個,探索了聘任濟南人才兼任示範村發展顧問等多種村級發展路子。

  在推動東西部協作中,濟南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積極引導各類資源集中支持重點幫扶對象,強化到村幫扶,協力打造了一批鄉村振興示範村,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發揮了示範帶動作用。

  着力解決民生難點提升幸福感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6月19日,在臨夏技工學校,市委副書記、市長于海田與臨夏州委書記郭鶴立共同為山東濟南·甘肅臨夏山東藍翔技師學院臨夏分院揭牌。臨夏技工學校也成為全國第二家、西北第一家山東藍翔技師學院分院,進一步助力臨夏提高農村勞動力就業技能和就業水平。

  濟南在推動東西部協作中不斷深化勞務協作,打造群衆增收新引擎,充分發揮職業院校促就業的作用和“藍翔”“陽光大姐”等品牌作用,采取訂單、定崗、定向等多種形式,幫助群衆提升專業技能,拓展就業渠道。今年以來,濟南已幫助臨夏州農村勞動力實現就業4488人,其中轉移至山東和濟南就業97人,開展東西部勞務協作培訓20期,共培訓968人次。

  健康,是民生福祉之基。“不要緊張,放輕松。”在武隆區中醫院,中醫專家王錫正在運用蜂療技術為當地居民進行治療。據介紹,來自濟南的王錫在兩次支醫後舉家搬遷,作為急需緊缺高層次人才被武隆引進,擔任武隆區中醫院副院長兼針灸推拿科主任。在他的帶領下,武隆區中醫院打造了針灸康複特色專科,成功創建為二甲醫院,重慶首個蜂療特色門診順利落戶。同時,濟南在武隆大力開展醫療幫扶工作,開展了“中醫中藥巴渝行”活動,吸引一批山東省知名專家來武隆開展義診、講座等系列活動。

  聚焦民生難點,濟南不斷加強公共服務協作,充分發揮資源優勢,開展教育、醫療等領域“組團式”協作,健全完善傳幫帶工作機制,把好經驗、好做法帶到武隆、臨夏,助力武隆和臨夏的教育教學和醫療衛生服務水平持續提升。

  随着從協作幫扶到攜手發展的轉變,濟南與武隆、臨夏的情誼曆久彌新。在加快推動東西部協作“升級”中,濟南正與武隆、臨夏相向而行,向着更加廣闊舞台,奔赴。

Baidu
sogou